从2012年6月份开始,我们小组开始了广东省科研实验创新项目的前期工作,指导教师是我校法学院的杨帆副教授。到现在,将近一年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就过去了了。回想起过去一年里参加创新实验的过程, 从开始的寻找课题到申请立项撰写项目申请书,到查阅相关参考文献, 确定实验项目、实施方案与寻找创新点; 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对项目进行相关调查和研究;到最后确定项目的可行性,一步步走来,其中的辛苦与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其中的经验与成长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分享和拥有。这是一次难得经历,一次让我们得到锻炼得到成长的经历。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遵循“兴趣驱动、自主试验、重在过程”的原则。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讲究长远效益,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急功近利,不为成果而设计,重在实施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和培养。这次创新性实验项目我们团队选取的题目是《打造现实版QQ乐园的可行性研究》,针对目前发展迅速的网络生活,设想打造一个把网络游戏等搬到现实生活中来的,加强亲友交流、亲近自然、放松自我的乐园。
在项目研究方面,我们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善于勤于思考,主动动手动脑。创新实验不是课上的实验,只要按着老师讲的、实验指导书上步骤做就行了。做的课题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几乎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没有人告诉我们一步步该怎么做。需要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去弄明白实验的原理,然后确定要创新的方向。按照这个方向一点点努力,所以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思考。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越是做到后面,越是进展得深入,我们越发觉自己不懂的太多了。就以项目中为乐园选址,需要考虑很多自然因素,这是我们遇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水华,学理科的我们真的从来没听过这种地理、气候方面的专业术语,于是认真查阅资料。做项目的过程真是一个不断在学习的过程。而通常,除了寻找帮助,往往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思考。
在创新方面,首先要确定创新的方向和目标。方向和目标是贯穿整个实验的核心,只有明确方向,围绕这个方向努力下去,才可能有结果。创新点可以从很多方面确定,不一定是很高深很前沿的东西。只要不是照搬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好。当然,能做出更大的成就最好。有时思维可能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好像只能思考到这个程度了。这时要用发散思维多方位的考虑,作出大胆的猜测。但要始终围绕创新点,不能偏离主题,也不能随意猜测,而要有根据有目的地做出假想,再一步步实践去论证自己的猜测。其实,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是这样“平凡”的一步步得出来的。
回想这一路走来的过程,真的感触很深,我们虽然只是个两人的团队,但是我们同舟共济,在项目中一直并肩前行,这种为同一目标共同奋斗的团结氛围特别让人有归宿感。在这几个月中,组员间相互学习,这对于我们每一个来说无疑是最值得珍藏的,就我们个人提高方面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大学生是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就是国家的未来,未来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是需要我们去开创的,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用创新思维去思考现实生活问题,我想这也就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初衷吧。 我们从创新视角,将社会问题与现实结合起来换个角度考虑,获得我们的课题立项,这也就是对我们创新能力、创新视角的肯定。这次课题的立项让我对创新有了新的理解,创新不仅仅是创造新的事物,更是从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到各个事物表象背后所昭示的问题实质。创新思维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同时给我们的工作与学习带来不断的惊喜。
2、沟通能力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沟通交流的,尤其是在团队合作中,我们需要通过有效地沟通来达成在项目计划与实施上的高度一致。项目组成员每个人的观点与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沟通与交流,来实现大家在知识与观点上的分享。而另一方面,我们的项目是需要通过实际动手来获得我们所需的数据与信息的,这也给我们的沟通交流能力带来挑战。还有在做调查问卷时,在街上寻找调查对象,有开始不被人理解和协作的,这是的沟通能力还真是必不可少的。几天做调查问卷下来,感觉自己沟通交流真是提高了不少。
3、自主学习能力
在做项目过程中,由于很多东西是第一次接触,不懂的真是太多了,我们不能一遇到问题的就去请教老师,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知晓我们所需了解问题。在此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加深了我们对问题的理解。
4、团队合作能力
项目是我们团队共同的项目,大家的目标是一样的,在团队合作中难免会因为观点的不同而产生碰撞,这时候需要我们以团队为重,以项目为主,全身心投入,并充分尊重团队中的成员。我们组从项目立项之初成员之间的不太了解到现在发展成为很好的队友很好的朋友,这也见证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在团队中我们能聚集起每个人的能量,将之发挥到最大效用。
最后感谢黄老师在我们实验过程中的耐心指导与帮助!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的项目基本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我们提出了EPS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制备出了能基本实现结构功能一体化的EPS混凝土,研究了不同配合比下EPS混凝土与保温砂浆的各项性能,为EPS混凝土与砂浆的应用提供了依据。但是研究任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最大的遗憾是对EPS颗粒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上浮问题研究不够,未能提出全面有效的抑制上浮的方法,其次EPS憎水的问题、EPS混凝土的耐火耐久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为项目申请和负责人,我的主要工作是统筹协调安排,制定工作计划与分工安排,与小组成员一起拟定详细计划,参与整个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及报告撰写,以及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组织大家讨论。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一个完整的创新实验过程,且是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深感责任重大。与以往做一个个独立的简单实验不同,一个完整的科研创新实验,从最初的方案选取,到实验初步计划,到具体实验计划,再到实验的实施、结果分析,都需要我们考虑周全,按部就班地进行。
最初确定实验方向,对于我们来说难度不大,因为在项目申请前我们已经经过了充分的沟通和与指导老师的讨论,确定要做EPS混凝土材料的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在使用价值、环保价值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给我们提供指导的陈兵老师在EPS混凝土方面有多年的研究经验,能为我们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宝贵的经验。经过对EPS混凝土相关资料的检索、之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将研究方向定位于EPS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的力学模型以及EPS混凝土的变形减震性能这几方面。
往往大方向的确定是容易的,而具体实施起来才会认识到层层困难。制定实验计划就是我们碰到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对具体实验流程不熟悉,大家必须查看大量文献资料,了解一般研究建筑材料性能的具体实验方法,变量的设定以及需要测试的性能参数,结合我们的具体目标,从而确定我们实验的步骤。而制定一项完整的计划,往往有许多考虑不周到的地方,例如在安排每天做的测试项目时漏掉几个内容,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等,等之后有了经验才能慢慢改进。
实验的具体实施阶段是我们整个项目最关键、耗时最长也是遇到困难最多的阶段。大到实验方案的把握,小到购买实验材料、具体计算每天材料使用量和每天工作量、实验结果记录表格的设计等,都需要我们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分工合作、及时沟通,才能按时完成任务。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也会经常被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大家也经历了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主动思考、提前考虑,合理解决问题。例如由于前期预算、计划不及时,做实验到一半时发现某样材料用完,不得不暂停实验甚至浪费用了一半的材料,又或者混凝土搅拌到一半时由于我们操作不当导致搅拌机卡住、机器损坏,都影响了我们实验的进度和计划安排。有了经验之后我们会尽量早做准备防止这些情况发生,我们会提前查看材料使用情况,提前订购,亦会定期检查仪器情况,注意规范操作,尽量避免由于自己的不小心导致的意外。
在后期的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阶段,如何将具体的实验数据整理、分析,从中提炼出对我们的分析有用的数据并建成合理的强度模型,是对我们分析、研究能力的考验。利用软件将一堆数值整理成直观的图表形式难度不大,但把混凝土强度数据建立成混凝土强度表达式时,由于专业知识所限我们不知从何入手,最后在老师和学长的指导帮助下才得以完成。
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我在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首先,我对EPS混凝土材料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最初我们确定选题时我仅仅认识到这是一种轻质、保温、抗震且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具体性能却了解不多。经过一年研究,对于我们而言它不仅仅只是论文中简单描述的一些便利和益处,而是一目了然的试验数据,让我们更加坚信这种材料将拥有更广阔的前景,我们的选择不会错误。原先我们只是以为在白色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将这污染源之一的EPS塑料材料进行回收加工再利用仅仅有环境保护的意义,为此我们甚至可以牺牲一点材料强度。但是,试验数据告诉我们,它大大节省了水泥等材料,有着长远的经济价值;它事实上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脆弱,再稍加改进它可以符合实际工程的要求,而且在保温隔热、吸收变形能等方面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无论什么研究成果,有着怎样优越的性能,它走不出实验室,不能进行大规模生产也是毫无意义的。而要找出一条EPS混凝土材料走向实用之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改进,因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切身体会到EPS混凝土在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不断地在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这一年的研究、实验过程为我们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了基础。通过为期一年的不断学习、实验,我不仅更清楚地了解了建筑材料实验的基本流程、方法,材料
这次为期一年的创新实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创新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对一项新型材料的研究,需要的不仅是实验、尝试,更需要创新,把新的思路、方法转化成具体的实验。对于实验中碰到的EPS混凝土上浮的问题,我们就尝试了设计合理的配合比、添加微硅粉、掺加纤维等方法抑制EPS颗粒的上浮,同时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尝试合理的材料添加顺序、对添加大颗粒EPS的混凝土改用手工振捣的方法,通过不断尝试、改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与这次的创新项目,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使我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作为项目负责人,我在项目启动阶段就开始了对项目后续计划的安排,包括每阶段的具体工作。在一开始由于没有经验加之考虑不周到,一开始排出的计划难免出错,后面通过不断改进,随着项目的一步步发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项目才得以顺利进行。团队合作沟通必不可少,出了每周的例行讨论外我们亦会在课余时间不断交流,随时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成员分享,大家有什么创新想法我们都会讨论并尝试,希望能从中找到新的思路。我们的项目在实验阶段有很多工作对体力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材料搬运、混凝土搅拌、装模、拆模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分工合作。我们通过不断地磨合,由一开始的大家手忙脚乱,到后来逐渐适应,按部就班分工合作,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一个项目从最初的想法到付出实践成为具体的实物,需要经过大量的设计、改进、实验,我们最初的感觉是无从下手,陈兵老师在实验的设计、具体的操作上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意见,他之前的研究成果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的项目工作量大,时间紧,一部分实验与周可可学长研究的项目相近,由我们与周可可学长共同完成,他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上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在这里再次对陈兵老师和周可可学长给我们提供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感谢。
经过10个周的历练,这次参加的电子信息创新基地开展的创新实验——简易稳压电源顺利结束,回顾在奉贤的两年参加的创新实验,感触颇深。
进入大学第一学期,通过同学的介绍我初次接触了机器猫控制这个项目,看着同学制作好的机器猫成品,我非常羡慕,于是在短学期选课时选了大一下的机器猫控制。作为焊接技术的应用,机器猫控制这个项目主要涉及焊接和贴片两项主要技术,并在PCB板制作完毕后将其装入机器猫进行调试,调试应该达到能够对机器猫的移动进行声控或者光控的效果。具体来说,在启动机器猫控制开关后,机器猫向前移动,人在附近拍手可以使机器猫静止,当再次拍手时,机器猫又运动。第一节课老师简单介绍了机器猫控制的原理并且发给我们所需要的电子器件,第二节课去实验室进行了贴片,由于贴片的器件比较小,所以操作都是在放大镜下进行的,贴片没有什么技巧和难度,只要足够细心和耐心,按照桌上图纸上标注的位置一个一个将器件用镊子放上就行了。第三节课我们就直接进入实验室动手焊接了,对于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焊接的我来说,刚进入实验室脑袋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焊接,怎么焊接,甚至都搞不清楚焊锡和电烙铁,幸好周围的学长都是比较有经验的,我去认真观察了他们如何焊接,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依样画葫芦做好了第一步,虽然焊的不太美观,但至少了解了焊接的基本操作和操作要领,也算收获颇丰。PCB板处理完毕后,最后一步,将PCB板装入机器猫进行调试,顺利通过。
大一下学期,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还在周四晚上开设的数码照片修饰和影视制作这门课,当时觉得照片修饰和视频处理这两项技术是应用很广的基本技能,所以想学一下,不过当时选课人数太多,我没能选上,但是后来去找了教这门课的宋瑶君老师,说明我的想法,刚好后来有人放弃了这门课,于是我有幸参加了这门课的学习。这门课历时8周,主要教授Photoshop和会声会影两个软件的应用。同样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Photoshop软件相对比较复杂,工具较多,虽然老师讲的很好,我上课也很认真的听讲和练习,但是学起来始终很吃力,所以 Photoshop我也只是学了点皮毛。这里主要谈一下学习会声会影的感受,对会声会影软件印象比较深,主要来源于在上完这么课之后两次应用会声会影软件处理视频的经历。一次是帮同学处理二专课要求拍摄的一个英语短剧,由于是初次应用,所以用起来还是比较生疏,那次视频从中午一直处理到晚上断电,不过最终同学的视频还在二专课上获得了第一名,虽然只是做了少部分后期处理工作,但是当时心里还是很欣慰。另一次是处理我们自己二专课上的视频,那次老师要求每个小组做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presentation,我们决定用拍摄视频的方式来展示,有过一次视频处理经验我信誓旦旦的包揽了视频的后期处理工作,拍摄完大量视频后,我们聚在一起讨论后期处理,这次再用会声会影我明显感觉得心应手了,很快的按照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处理完了视频,后来展示的时候我们的presentation获得了一致好评。
电子信息创新基地开设的创新课程是一系列具有连贯性的项目,在大一下学到这么多实用技术之后,我决定坚持下去,继续参加创新基地的创新实验,大一下的时候我选择创新实验还怀有获得创新学分的目的,但是到大二上,创新学分已经修完,我选择创新基地的项目已经是完全出于自己的兴趣了,而并不在乎创新学分的多少了。
大二上学期,我选了杨富琴老师的PCB设计这门短学期课程,这门课主要是讲Protel99软件的应用,包括画原理图,生成网络表,PCB图等,属于电子线路CAD的一个软件。这个软件的学习为我后来简易稳压电源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学期,我选了郁金明老师的简易稳压电源课程,这门课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学习Protel99软件的应用,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原来上PCB设计时还不是很清楚的地方全部搞懂了,也更加系统的掌握了Protel99软件的应用,这也得益于郁老师的教学方式,老师上课讲的特别详细,一步一步的为我们演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大家都能听懂。从整体来看,简易稳压电源就是PCB设计与焊接技术的整合,但是给我感触最深的并不是操作过程,稳压电源整个项目都比较顺利,但是最后调试过程中发光二极管的小灯不亮,老师帮助我进行电压测试,最后发现问题在于保险丝基础不良,这一件事给我启发给大,会制作成品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会调试,会排解故障,这才算真正掌握了,不只是在电子这一方面,这又让我想起了工训时老师说过,钳工是最基础、最有用的工种,因为几乎所有的其他工种的设备都要钳工维修。对于我们学工科的来说,首先要会做出产品,然后要会处理、维修产品。拿机械的例子来说,既会操作又会维修的肯定比只会操作的工人更有前途。
马上就要离开奉贤了,感谢电子信息创新基地让我找到我的兴趣点,培养了我的基本技能,感谢所有创新基地的所有老师,希望创新基地能够桃李满天下。
大学开设创新性实验,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使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并能迅速适应新环境做好准备。
在动手操作之前,老师给我发来了实验指导手册,里边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实验装置的结构,仪器的使用方法,并附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实验连线图。使我在实验前能够对实验有个大概的了解。
实验的时候,老师详细地讲解了实验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并给我们做了示范。接下来我便开始动手操作了,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我有条不紊的连线,调试,记录数据。一个个难以测量的物理量,比如说微小的位移,转盘的转速等都通过各式各样的神奇的传感器以电学量的形式测量出来。
这次创新实验虽然时间只有两天的时间,却使我学到了很多我所感兴趣的、觉得有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我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我对传感器的创新性实验觉得很陌生,但实验完成后,我惊喜地发现,传感器检测技术在食品行业也是有广泛应用的,比如说食品生产线上控制灌装量的传感器。
总之,在这次创新实验里,我学会了认真负责对待实验、踏实勤恳地去做实验、坚持不懈地完成实验、在懒惰面前克制自己、在困难面前乐观积极。这些东西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感谢学校能够提供这样一个实践的机会,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感谢团队中每个成员。
2009年度,我们获得了苏州大学研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指导教师为洪法水教授。现在,将近一年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就要结题了。回想起过去一年里参加创新实验的过程, 从开始的寻找课题到申请立项撰写项目申请书,到查阅相关参考文献, 确定实验原理、实施方案与寻找创新点; 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最后确定研究对象。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遵循“兴趣驱动、自主试验、重在过程”的原则。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讲究长远效益,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急功近利,不为成果而设计,重在实施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和培养,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实验本身所带来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学到了认真仔细、坚持不懈,善于思考总结的可贵精神,并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在研究方面,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善于勤于思考,主动动手动脑。创新实验不是基础生物课上的实验,只要按着老师讲的步骤做就行了。做的课题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没有人告诉我们一步步该怎么做。需要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去弄明白实验的原理,然后确定要创新的方向。按照这个方向一点点努力,所以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思考。其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时候除了寻找帮助,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思考。
在创新方面,首先要确定创新的方向和目标。方向和目标是贯穿整个实验的核心,只有明确方向,围绕这个方向努力下去,才可能有结果。创新点可以从很多方面确定,不一定是很高深很前沿的东西。只要不是照搬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好。当然,能做出更大的成就最好。有时思维可能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好像只能思考到这个程度了。这时要用发散思维多方位的考虑,作出大胆的猜测。但要始终围绕创新点,不能偏离主题,也不能随意猜测,而要有根据有目的地做出假想,再一步步实践去论证自己的猜测。其实,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是这样“平凡”地一步步得出来的。 最后感谢各位老师和师兄师姐在我们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与帮助。
请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