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日常工作反思共计4篇

时间:2016-03-16 栏目:反思
目录:

展示全部

幼儿园日常工作反思一:幼儿园小班日常教学反思

细心的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在独自游戏时,常常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还常常自言自语,时而与这个角色对话,时而又与另一个角色对话,好像他正在和一些“伙伴”一起玩耍似的。有些父母便会担心起来,怀疑孩子是否患上了某种心理疾病。其实,这是儿童正常的行为表现,这里的“不同角色”是幼儿假想的游戏伙伴,“自言自语”是幼儿的游戏言语。

一、幼儿的游戏言语

三口之家的现代家庭结构,决定了大部分孩子在童年时期往往有较多时间是独自在家里游戏,这时就常常会出现年轻父母担心的幼儿游戏言语。皮亚杰认为,这是幼儿的一种自我中心言语。正确地理解幼儿的游戏言语,能帮助家长更直接更清晰地了解到幼儿的内心需要。在结构游戏和绘画活动中,经常可以听到幼儿边玩边说:“这是把大手枪,‘叭叭叭’……”“哎呀,坏蛋被我打死啦!”“小朋友在过生日呢,祝你生日快乐……”儿童常常用这种言语来表达他难以用动作表达的内容,这种言语往往比较完整,富有情感和表现力。皮亚杰指出:“幼儿游戏言语是内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有外部语言的特点,又有内部语言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幼儿的游戏言语是其思维的有声表现,它伴随着游戏进行,反映行为过程中的问题和行动结果。家长由此可以进一步理解幼儿的外部行为。

二、幼儿假想的游戏伙伴

假想的游戏伙伴是儿童游戏的精神伴侣,无形的朋友。据研究,约有15%~3O%的儿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般在2.5~6岁之间发生。一般地说,这个现象到了入学年龄,随着幼儿社会交往的增多会渐渐消失,个别也可能延续至10岁左右。按皮亚杰的理论,这时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特点是幼儿的思维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慢慢地过渡到开始利用表象进行思维。幼儿与假想伙伴的游戏,正是头脑中伙伴表象的再现。

正因为如此,不少儿童都有假想伙伴、无形朋友。这些假想伙伴、无形朋友也许是以前和他一起玩耍过的,但眼前不在身边的朋友;也许是记忆深刻的画报杂志中的偶像;也许是某个动物或某个卡通人物形象。当孩子独处时,为了解除孤独感,头脑中就会产生这些伙伴形象,并且把想像中的人或动物当作真实存在,与“他”说话,和“他”一起玩,还会在谈话中提及“他们”。有假想伙伴的儿童,通常也能和其他儿童玩得很好,他们在和其他儿童玩耍时,就不再带上他们的假想伙伴了。

在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独生子女更有可能有假想伙伴。这表明他们找到了排除孤独和寂寞的巧妙方法。与缺乏创见的儿童相比,富有创造性的儿童更可能有假想伙伴。

幼儿的游戏体验是愉快的。虽然幼儿渴望与人交往,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孩子一个人玩是可怜的。幼儿独自游戏也可以是愉快的。那些具有假想能力的幼儿正体味着独自玩的快乐。随着意志能力的悄悄萌发,你会惊喜地发现他正集中注意力独自思考或是和他的假想伙伴开心地交流呢。此时,家长直在一旁暗中保护和观察,给幼儿一个独立游戏思考的空间,在他出色地完成游戏后再加以表扬鼓励。

当然,家长应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条件,促使其与同伴之间的正常交往。事实证明,现实中“受欢迎的儿童”,多是在交往中主动、独立的幼儿,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能动性和适应能力。当然,有独自游戏经验,并在游戏中有假想能力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也往往表现得更主动、更积极。


幼儿园日常工作反思二:幼儿园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反思(1672字)

幼儿园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反思

近期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忙!但我没在为孩子忙!》的博文。这篇文章在幼儿园教师中引起极大共鸣。如今幼儿教师的工作项目越来越多:区角创设、主题墙布置、论文撰写等等,教师们每天忙得团团转,甚至靠牺牲很多的休息时间来完成工作任务。然而大家在为什么而忙?忙得有价值吗?有没有真正忙在了孩子的发展上?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此我们在全省范围的各大幼儿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许多项目的统计结果引起了我们的反思。

从教育的本质意义上考虑,“为什么而忙”其实就是一个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它可以驱使教育向着一定的倾向发展。人们要创建什么类型的教育和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都可以通过教育的价值取向予以影响。就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而言,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一代人,什么样的幼儿教育行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很值得我们幼教工作者去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目前,由于对幼儿教育改革的极大热情,来自各个方面的新的教育理念、方式、手段不断被广大幼教工作者吸收与纳入幼儿教育工作的日常实践中,然而很少有人思考:“此做法是否是我们幼儿园所需要的?” “此项工作对我们当地的孩子和家长有多少收益?”由此造成的直接效果是:幼儿园在原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工作量。如近几年来幼儿园纷纷推出了活动区、主题墙、幼儿成长档案、教师个人成长手册、教师笔记、教育反思、个案观察、家访记事、家园网站创建等等工作项目,教师工作量在不断地累加,而挤占掉的是关注孩子的时间。那么,什么是幼儿园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真正有价值的工作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我曾对50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教师们认为她们有53%的工作精力用于应付各种记录和书面资料、布置幼儿园环境(其中有约两小时为额外工作时间),仅有12%的精力用于幼儿个别教育、家长交流和反思教育策略。而就幼儿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

而言,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才是最有教育价值的行为。

现象

为了进一步调查和了解幼儿园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我们对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了周跟踪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大的误区,教师们更多地为“任务”而做,而不是为“有意义”而做。因此,教育行为的价值度较低。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

1.写得多,效益少

粗略统计了一下,在一所上等级的幼儿园,每一位幼儿园教师每周需要撰写的书面材料有:①一周两天或三天(两位教师轮流带班)的一日活动计划,平均字数为2350字。②每日的课后反思,平均为455字。③每周一篇教学笔记,平均为400字。④每周一篇观察记录,平均字数为300字。⑤每周一填的幼儿成长档案,平均每位幼儿50字,共计1500字。⑥区域活动记录表,一周一份,平均250字。⑦家访记录每学期普访一次,平均每周两次,100字左右。⑧主题墙档案记录表(部分幼儿园有),平均250字左右。⑨班务工作计划总结、班级德育工作计划总结、班级安全工作计划总结、科研课题资料、论文撰写等平均到每周约1820字。⑩幼儿日常服药记录、因病缺勤记录等,每天一份,每周平均200字。综合以上内容加以统计,每位幼儿园教师平均需要撰写的书面材料为7625字。按一个人书写的平均速度——每分钟25个字,教师每周的书写时间要达到305分钟,即5.1小时。

然而,那么大的书写量对教育工作具有多大的效益呢?在调查统计中,有73%的教师认为“没有多大效益”。有89%的教师认为效益仅为30%。

2.成人布置环境多,幼儿利用得少

随着幼儿园参观学习活动的增多,幼儿园的“可显”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了。于是,主题墙环境创设、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家园联系栏创设、幼儿园文化环境创设、自制教玩具、角落细节化环境创设、幼儿参与式互动墙创设、家长参与式环境创设等等大量的工作落到了教师和家长身上,且你学我的“美丽”,我学你的“特色”。据问卷统计,有78%的幼儿教师认为这是“为给别人看而做的工作”。


幼儿园日常工作反思三:幼儿园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反思(3974字)

近期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忙!但我没在为孩子忙!》的博文。这篇文章在幼儿园教师中引起极大共鸣。如今幼儿教师的工作项目越来越多:区角创设、主题墙布置、论文撰写等等,教师们每天忙得团团转,甚至靠牺牲很多的休息时间来完成工作任务。然而大家在为什么而忙?忙得有价值吗?有没有真正忙在了孩子的发展上?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此我们在全省范围的各大幼儿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许多项目的统计结果引起了我们的反思。

从教育的本质意义上考虑,“为什么而忙”其实就是一个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它可以驱使教育向着一定的倾向发展。人们要创建什么类型的教育和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都可以通过教育的价值取向予以影响。就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而言,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一代人,什么样的幼儿教育行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很值得我们幼教工作者去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目前,由于对幼儿教育改革的极大热情,来自各个方面的新的教育理念、方式、手段不断被广大幼教工作者吸收与纳入幼儿教育工作的日常实践中,然而很少有人思考:“此做法是否是我们幼儿园所需要的?” “此项工作对我们当地的孩子和家长有多少收益?”由此造成的直接效果是:幼儿园在原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工作量。如近几年来幼儿园纷纷推出了活动区、主题墙、幼儿成长档案、教师个人成长手册、教师笔记、教育反思、个案观察、家访记事、家园网站创建等等工作项目,教师工作量在不断地累加,而挤占掉的是关注孩子的时间。那么,什么是幼儿园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真正有价值的工作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我曾对50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教师们认为她们有53%的工作精力用于应付各种记录和书面资料、布置幼儿园环境(其中有约两小时为额外工作时间),仅有12%的精力用于幼儿个别教育、家长交流和反思教育策略。而就幼儿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而言,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才是最有教育价值的行为。

现象

为了进一步调查和了解幼儿园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我们对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了周跟踪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大的误区,教师们更多地为“任务”而做,而不是为“有意义”而做。因此,教育行为的价值度较低。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

1.写得多,效益少

粗略统计了一下,在一所上等级的幼儿园,每一位幼儿园教师每周需要撰写的书面材料有:①一周两天或三天(两位教师轮流带班)的一日活动计划,平均字数为2350字。②每日的课后反思,平均为455字。③每周一篇教学笔记,平均为400字。④每周一篇观察记录,平均字数为300字。⑤每周一填的幼儿成长档案,平均每位幼儿50字,共计1500字。⑥区域活动记录表,一周一份,平均250字。⑦家访记录每学期普访一次,平均每周两次,100字左右。⑧主题墙档案记录表(部分幼儿园有),平均250字左右。⑨班务工作计划总结、班级德育工作计划总结、班级安全工作计划总结、科研课题资料、论文撰写等平均到每周约1820字。⑩幼儿日常服药记录、因病缺勤记录等,每天一份,每周平均200字。综合以上内容加以统计,每位幼儿园教师平均需要撰写的书面材料为7625字。按一个人书写的平均速度——每分钟25个字,教师每周的书写时间要达到305分钟,即5.1小时。

然而,那么大的书写量对教育工作具有多大的效益呢?在调查统计中,有73%的教师认为“没有多大效益”。有89%的教师认为效益仅为30%。

2.成人布置环境多,幼儿利用得少

随着幼儿园参观学习活动的增多,幼儿园的“可显”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了。于是,主题墙环境创设、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家园联系栏创设、幼儿园文化环境创设、自制教玩具、角落细节化环境创设、幼儿参与式互动墙创设、家长参与式环境创设等等大量的工作落到了教师和家长身上,且你学我的“美丽”,我学你的“特色”。据问卷统计,有78%的幼儿教师认为这是“为给别人看而做的工作”。

出于对环境创设美观的要求,幼儿园的环境中少有幼儿的“真正”参与,且美丽的环境真正运用到幼儿教育中的成分很少。据问卷统计,有91%的教师认为,真正运用到幼儿日常教育的部分为20%以下。

3.物品制作得多,可用的少

由于目前各大幼儿园普遍经费有限,因此环境创设提倡“废旧物品利用”和“本土化制作。教师们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搜集各种废旧的牙膏盒、纸箱、饮料瓶及麻绳、稻草、竹子等原生态物品,凭自己的“巧手”制作了大量的玩教具。往往因为“土法上马”,物品不是不牢固就是不可用,造成“制作得多,可用的少”,这也是幼儿教师工作价值含量低下的一个方面。

4.事务性工作多,关注孩子少

综上所见,在日常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承担着大量的“书写、制作、比赛”等工作量,造成经常“疲惫上岗、带病上岗” (问卷显示高达86%)。且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班额过多的现象,教师日常带班工作基本担当的是“消防员”的角色,很难也很少再有精力去关注个别幼儿。据问卷显示,“能较好地关注个别教育的”只占12%。

5.应付常规多,个别指导少

在幼儿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曾有一度似乎认为常规可以不要了,只要孩子们快乐、自主就可以了。其实在幼儿园的一日作息制度中,常规教育还是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的。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们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应付常规中,对孩子的个别指导无力顾及。这一现象在被调查的12所幼儿园中都有体现。

6.要求家长的多,沟通得少

目前幼儿园家长的文化层次不断提高,对幼儿教育的关心程度也不断提高。但由于教师工作量的巨大,且目前幼儿园使用的教材基本每一天活动的组织中都有一个需要家长帮忙准备物品的项目,造成每一次与家长交流时任务交待得多,真正对孩子的教育策略沟通得少。在一次对500名家长的调查中,有65%的家长反映了此情况。

从一名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价值来分析,以上这“六个少”恰恰是对于幼儿教育具有较高价值的工作。

认识

细细研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大家不难体会到,当前我国需要的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基础”的涵盖终身教育理念的幼儿教育,是“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是“重视幼儿兴趣、情感、态度、探索性学习的”科学的幼儿教育。《纲要》中反复强调的关键词是:“关注、引导、探索、自主、体验、感受、互动”,这一切都表明在纲要落实过程中,在幼儿教师的工作中关注孩子、有效促进幼儿成长才是幼儿教师真正有价值的工作。作为在幼儿教育战线上工作多年的一名幼儿教师,笔者提出以下认识:

1.提高教师有价值的工作份额

(1)关注孩子一成为主要工作

在幼儿园教育中,孩子是第一位的,没有任何一项工作比关注孩子具有更高的价值度。为此,要提高教师有价值的工作份额,必须提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关注孩子的时空量。让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关注孩子才是她的第一职责,一个会关注孩子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从行动上来说,要把关注孩子作为一日的主要工作。曾经了解过英国的幼儿教育状况,和我国相比,他们没有漂亮的现代建筑,也没有精致的装饰,但教师的一日工作始终是围绕孩子开展的,个别化的指导、适当的引导、关注孩子的需求几乎是她们全部的工作内容。

(2)沟通家长——作为经常性工作

有句话说“家长是幼儿园的上帝。”听上去是有些过,然而也道出了家长对于一所幼儿园、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从功利一点的角度说,家长的“口碑”是幼儿园办学声誉的重要部分,关系着幼儿园的成长与发展。从内涵一点的角度说,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是比教师更了解孩子的“知情人”,是最关心孩子成长的人,是对孩子成长举足轻重的人。因此,与家长的沟通应该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做得更好。

(3)研究有效策略——成为必要性工作

“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该如何教育?”这应该是一名教师最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而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少有教师思考这个问题。据问卷调查统计显示,经常思考此问题的教师只占19.7%。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经常性地针对实践作思考,对教育现象作针对性的研究,有效提高教育的效益与质量,这应该是有价值的必要性工作。

(4)利用天然资源与环境——成为渗透性工作

其实,环境是有着更宽泛的含义和内涵的。对于幼儿来说,漂亮、精致的环境并不是他们的第一需求,他们更需要一个可互动的、可感知、可自由支配的环境。且就幼儿教育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来说,广阔的大自然、丰富的社会是对幼儿成长更有利的环境。作为幼儿园教师,如何去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渗透利用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对幼儿成长真正有利的环境,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工作。而创造一个给“参观者”看的“花花世界”,其必要性值得商榷。

在这基础上,关注教育中的安全也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投入一定工作量的工作之一。

2.从教育行政部门入手,改革评价机制

如前所述,幼儿园教师的许多“低价值”的工作量的增加是和上级教育行政部分的指向有一定的关系的。上级部门的许多考核评估只是以资料为评价依据,而日常教育教学状况如何,教师对孩子的关心与教育状况等并不列入考核依据。为此,书写大量材料,甚至补写大量材料成为一种客观现象。据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幼儿园等级评定之前,补写材料的幼儿园几乎为100%。因此,如何进一步改革评价机制?如何增加日常随访项目和比例?如何将“关注孩子、沟通家长、实施有效策略”等日常的、动态的、有价值的因素列入指向性目标中?如何减少“低价值”的工作量,增加“高价值”的工作量等,都值得相关教育部门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一贯强调科学的精神是实事求是。教育评价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价值判断。本文更多地从事实层面对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价值作了粗浅的叙述,与大家共同探讨。


幼儿园日常工作反思四: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反思性评价(4906字)

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反思性评价,是指与教师日常教育工作同时进行的,运用幼儿发展知识、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于教育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针对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具有明显的独特性,既有目的性又有随机性,既要追求科学性又要体现灵活性。既要关注之前的计划又要重视之后的反思,既是为达到既定目标又是为改进具体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这种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同时进行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对教育活动的计划、内容、实施和效果的评价.二是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观察与评估。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改进教育和课程,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和优化幼儿的发展和学习。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日常教育中观察幼儿,还要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调整。只有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实质意义。

 教师的反思性自我评价,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计划和教育行为的价值判断和分析。这种价值判断应根据教育目标和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和原则标准,以及通过对幼儿反应的观察,在了解教育活动效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只有在日常教育实践中通过评价和分析,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实际问题,更好地积累成功经验和吸取教训,使教育活动更具教育性、适宜性和有效性。除了教师的自我评价之外,幼儿园组织的教师的相互评价和集体讨论,也有助于达到调整和改进教育活动的目的。

 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持续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不断地纳入自我反思过程,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是不断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因此,现代幼儿教师学会反思性自我评价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我反思习惯,是其专业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

 教师的反思性自我评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动机才可能坚持实施反思性自我评价,幼儿园也可以用各种形式鼓励和考察这种反思性评价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以下例举一些与教师自我反思有关的思路或问题提示,以供参考。利用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对照自己的工作实践,启发自己的思考和反省,以便改进工作。经过反思性评价发现问题之后,可以通过自我调整,集体讨论,相互交流启发,寻求改进措施,提高教育质量。

 一、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的一般思路或问题

 1.对《规程》和《纲要》的理解程度如何?对主要的原则性观点是否已心中有数?还有哪些难以理解之处?(及时提出作为教师讨论会的话题,或寻求其他帮助)

 2.对所执行的课程的理论基础.要达到的目标,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求与方法的熟悉程度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我是否能既准确又灵活地贯彻课程的要求?感觉哪些地方做得比以前好些,哪些方面还是不能得心应手?哪些方面有困难需要寻求帮助?

 3.在制定教育活动计划时,是否既考虑到本班幼儿的一般能力和兴趣,又考虑到个体幼儿的特别需要?

 4.对班上的每个幼儿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否有意识、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学习和进步?

 5.最近的教育活动中,哪些最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什么?如何进一步去做?

 6.最近的教育活动中,哪些活动幼儿似乎不太感兴趣?为什么?如何改进?

 7.在对幼儿的发展状况作出结论之前,我是否全面系统地收集该幼儿的情况(如向家长、同事、幼儿了解情况,作必要的检测或诊断等)?

 8.是否与家长经常交流孩子的情况和听取家长的意见,注意与家长配合进行教育?

 9.最近哪几个孩子在某方面进步较大,如何进一步鼓励发扬?

 10.最近哪几个孩子在某方面显现问题,如何进一步帮助引导?

 二、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各个方面的反思问题

 1.环境和材料的提供

 1)各种活动角安排是否特点明显,动静交替,既利于教师观察,又便于幼儿活动?

 2)是否有幼儿仅仅反复重复单一的活动,或者无所事事?

 3)是否有幼儿特别抵制与其他幼儿分享玩具,或破坏性使用玩具?

 4)是否有幼儿特别依赖成人的帮助,或不肯参与收拾?

 5)玩教具是否放在幼儿可及的高度和位置,便于幼儿自己取放?

 6)各种常用的物品是否放在规定的、便于取放的地方,并有图片标示?

 7)是否有专门的展示幼儿作品的地方?幼儿是否容易看到并经常鉴赏?

 8)教室布置是否与当前教育主题相联系?环境布置能否引起幼儿的兴趣?

 9)是否提供具有各种难度、各种质地的材料,供有不同需求的幼儿使用?

 10)能否保证所有玩具物品清洁无毒?

 11)是否对教育活动所需使用的科技产品(如电脑软件,学习机等)进行适宜性评估,并指导家长和幼儿正确使用之?

 2.教育活动的计划和实施

 1)是否提供机会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事探究活动?

 2)新的学习经验是否建立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水平和经验的基础上?

 3)活动的难度安排是否循序渐进?

 4)活动中是否根据幼儿的反应和其他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计划?

 5)是否让幼儿充分利用感官和全身各部位的活动来获取知识经验?

 6)是否为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计划和改变计划,观察和探索事物?

 7)是否允许幼儿犯错误和提供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机会?

 8)是否了解班上的每一位幼儿,尊重个体幼儿的需要和选择?

 9)是否允许有足够的小组活动和自选活动时间?

 10)幼儿是否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如美工、表演、讲故事、建构等)表达自己的想法?

 11)是否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

 12)是否提出与教育活动有关的问题,鼓励幼儿思考和表达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想法,并接受各种不同的答案,从而激励创造性思维?

 13)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是否占有合适的比例?

 14)我怎样评价幼儿的学习和进步?

 15)是否仅采用书面测验来确定幼儿的认知水平?

 16)是否通过重复练习来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

 17)是否要求全班幼儿达到同一

个标准?

 18)是否不仅评价幼儿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

 19)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还是相互竞争?

 20)对幼儿行为的管理方式主要是正面引导,转变注意力,提供其他的选择和行为范式,还是单纯地否定或批评?

 21)是否制定明确的易于幼儿理解的行为规范并在必要时向幼儿解释,帮助他们做到自觉执行和自我控制?

 3.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反应

 1)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是否感到安全、自信、有兴趣,对活动保持热情?

 2)幼儿能不能专注于所从事的活动,并持续一定的时间?

 3)幼儿是否能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

 4)幼儿是否乐意尝试新的活动?

 5)幼儿能不能遵循必要的规则?

 6)幼儿能不能自己产生规则?

 7)幼儿是否对别的幼儿或老师提出建议和意见?

 8)幼儿是否乐意从事日常性活动?

 9)幼儿是否愿意接受并执行维护环境的任务(如收拾、喂小动物、给花浇水等)?

 4.师幼互动

 1)是否每天主动跟每一位幼儿有言语性交往,并鼓励幼儿跟老师说话?

 2)跟幼儿谈话时,我是否蹲下,与孩子视线等高?

 3)是否及时对幼儿的问题作出正面的回答?

 4)是否尊重每个幼儿的情感和意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5)是否坚持一贯的行为规则.让幼儿清楚所允许的行为规范?

 6)是否鼓励幼儿合作友爱,互交朋友,相互关心和帮助,并接受不同意见?

 7)是否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和冲突,鼓励他们完成挑战性任务?

 8)是否尽量找机会与幼儿个别谈话,或在小组里和他们交往?

 9)是否能公平地、有策略地解决幼儿的纠纷?

 10)是否注意到有些孩子不爱说话,所以有意识地给他们发言的机会?

 11)如何对待有缺陷、有疾病,或不利家庭的幼儿?

 12)能否建立相互信任的师幼关系,提供机会让幼儿发泄情绪和焦虑,对老师表达个人的需求与情感。

 5.与家长合作

 1)是否热情地与家长打招呼?

 2)是否定期向家长报告幼儿的发展情况?

 3)是否鼓励家长在家里观察孩子的情况,并与家长交流?

 4)在学年期末,我根据什么对幼儿的发展做出结论?

 5)是否向家长解释各种测验结果和分数的正确含义?

 6)是否定期让家长了解教育计划并寻求配合?

 7)是否经常征求并尊重家长的需求、意见与建议?

 8)是否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鼓励他们发挥经验和专长,丰富教育活动内容?

 9)家长是否愿意并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10)家长是否主动与教师联系,反映孩子的情况和需要?

 11)有时是否抱怨家长干扰了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活动?

 12)是否有家长提出不合理要求,我是如何解决的?

 13)家长是否把教师视为专家,完全依赖教师教育孩子?

 14)家长是否对家长会没有兴趣,所以出席率不高?

 6.健康与安全

 1)是否帮助幼儿和家长克服分离时的情绪问题?

 2)是否经常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出示孩子在园参与活动的照片等,让家长放心?

 3)是否提供机会鼓励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和发展自我意识,鼓励表达情绪情感?

 4)是否对幼儿进行健康安全卫生教育,如身体各部分功能,卫生、营养、锻炼、生病和吃药,紧急时拨打110,等等?

 5)是否以身作则,在健康卫生方面做幼儿的榜样?

 6)是否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健康卫生、生活习惯等信息?

 7)是否向家长提供必要的健康卫生知识,以便配合对幼儿的教育?

 8)安全起见,是否在某些活动之前先征求家长同意?

 9)如何处理家长的抱怨、批评或建议?

 10)是否充分利用当地社区的健康卫生设施?

 7.游戏

 1)幼儿每天是否有充足的自由游戏时间?

 2)每天是否安排各种类型的游戏并提供丰富的材料?

 3)是否指派幼儿的游戏内容?幼儿能否自由地选择游戏?

 4)幼儿是否愿意并能够轮流玩喜欢的游戏?

 5)有些幼儿是否总是游离于游戏,需要老师将之拉回到游戏中去?

 6)幼儿游戏时,我是否仅仅旁观或看管而已?

 7)幼儿游戏时,我是否积极参与或帮助,或对幼儿进行观察?

 8)是否每天记录每个幼儿参加了哪些游戏?

 9)幼儿游戏时,是否表现出自发的快乐和好奇?

 10)幼儿游戏时,是否表现出友好合作?

 8.建构活动

 1)如何利用积木等建构材料在大小、形状、质地等方面的特征启发幼儿的学习?

 2)在幼儿使用积木建构时,是否鼓励他们说说有没有计划,想建构什么东西?

 3)是否采用问题的方式,激发幼儿动脑筋思考,产生新的玩法?

 4)是否鼓励和启发幼儿用语言讨论他们的作品?

 5)是否鼓励和引导幼儿互相合作?

 6)是否利用积木学习判断和比较距离、空间及大小,练习手眼协调?

 7)是否在建构活动中激发幼儿角色游戏的欲望和主题?

 9.语言和阅读准备活动

 1)是否在教室里精心布置图书角,并设法定期更换图书?

 2)幼儿是否喜欢经常到班上的图书角去?

 3)是否利用儿歌、故事等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是否教给幼儿如何看书,读书上的故事给他们听,把他们说的话写下来?

 5)是否跟幼儿讨论他们看过的书或听过的故事,并提出各种问题激发讨论?

 6)是否让幼儿在猜谜、填词、完成句子等游戏形式中学习阅读准备技能?

 7)是否在幼儿感兴趣的时候,让他们自己“读书”和“写字”?

 8)是否总是对孩子们发明的故事和文字表示赞赏?

 9)是否采取各种方式鼓励幼儿的语言发展,如商量鼓励,以身作则使用正确语法、句型、礼貌用语等。

 10.主题活动

 1)是否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幼儿所熟悉的生活内容选择活动主题?

 2)在计划主题活动之前,是否广泛研究和收集有关的资料?

 3)在计划主题活动时,是否鼓励幼儿和家长的参与?

 4)在计划主题活动时,是否考虑如何评价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过程与效果?

 5)主题活动中是否纳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发展的活动内容?

 6)主题活动所需的材料是否适宜充分?

 7)教室环境和活动角的创设是否与主题密切联系?

 8)是否在主题活动中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参与情况和有关的反应?

 9)主题活动期间是否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及时调整计划?

 10)是否评价主题活动的效果以便今后的改进?

 11)最近结束的主题活动中,哪些效果较好?哪些效果不好?为什么?

 12)作为教师,我感觉这次的主题教育中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了进步?

 13)对同一个主题,下次再开展时我将作何改进?(王坚红)


小编推荐:
安全教育班会反思共5篇
一年级体育课教学反思精选5篇
中班下学期家长会反思精选3篇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分类

字数

年级

话题

网友搜索

请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w748219

 立刻访问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粤ICP备18135249-2号